衍变的语言——云南美术类院校研究生师生提名展 开幕

发布日期:2016-05-19 13:39
云南美术类院校研究生师生提名展——“衍变的语言”于2016年5月18日下午3:00在昆明云隐·西山国际艺术交流中心艾维美术馆举办开幕式。本次画展由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和昆明云隐·西山国际交流中心艾维美术馆主办,由昆明云隐·西山国际艺术交流中心艾维美术馆承办,由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提供学术支持。
  
本次画展是一次提名展,展览囊括了美术馆提名的毛旭辉、邓安克、杨一江、马惠龙、武俊、唐志冈、陈晓鸣、张炜、杜龙琪、高翔、陈流、曹悦共12位重量级导师和导师们提名的87位优秀研究生,共计204幅油画作品。本次展览的意义在于,打造一个开放的学术平台,通过一届或者多届的系列展览,形成一个时间轴,进而观照云南地域性绘画语言的“衍变”。同时,提名是双重性的,一个是展览对参展导师的提名,一个是参展导师对学生的提名——希望双重的提名能够让展览具备更多的可能性。
      

作为云南第一家民营美术馆,艾维美术馆一直在积极探索云南民营美术馆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不断探寻艺术和生活融合的可能性,也一直致力于和各种优秀的艺术家合作,将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推送给大众,让大家可以在多元的艺术作品中领略到艺术多样的魅力。本次画展提名的99位艺术家,有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别,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气质,他们的作品风格也因此独树一帜,相信能带给观者更丰富的感官冲击。我们尊重老一辈艺术家,也关注青年艺术家的成长和发展,因此本次提名展就是一次承上启下的尝试,体现着艺术创作的传承和创新。
    


开幕当天下午还举行了学术研讨会。
    
主持人(汤海涛):趁着统计的时间呢,我们做一个简短的研讨会,开幕式结束后又陆陆续续的来了很多师大的院长、老师,我现在介绍一下刚才开幕式的时候没有你们,这是师大艺术学院的戴院长,还有这次参展的研究生导师杜龙琪老师,马惠龙老师,尽管是研讨会,我仍然觉得这应该是一个比较轻松的时段。刚才在开幕式的时候唐老师也在说应该让毛老师说两句,机会非常难得,毛老师是我们现当代美术的一个标志性人物,也是云南大学领衔的硕士导师,现在请毛老师说两句。

毛旭辉:大家好,今天云大除了我来了,其他老师没有过来,系里面决定由我代表云南大学美术系参加此次展览,来到这边我也看到这是个很有意思的展览,看到同行和同学们的作品,印象深刻,内容也很丰富,由于个人对美术馆不太了解,所以准备也比较仓促,但是接到汤老师电话时候我还在巍山,就立刻让同学们准备了几幅自己的作品交过去,有的作品是我收藏的,总的来讲我觉得艺术学院的准备比较充分,希望今后这样一个平台做更深入的交流与展示,年轻人都很有才华,都接受了不同的教育,的汇集到了昆明,现在有这样一个美术馆可以为云南美术的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让不同的人展示自己的作品,意义非常深远。很高兴能和云大的同学一起参加这才展览,很期待今后会有更加深入的展示,我会继续配合美术馆的工作,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毛老师,毛老师非常关心学生,自己购买展品,自己收藏,精神难得可贵。展览准备时间虽然仓促,但是艾维美术馆工作团队的精神让我感动,在坐的年轻人应该互相学习,通过展览学会展览以外的东西,这尤为重要。下面想请马老师说两句。

马惠龙:这次汤老师亲自操刀做策划,包括艾维美术馆的团队也是做了很多工作很不容易,我们在接到邀请后也很爽快的答应了,我认为咱们云南的高校,特别是有研究生的高校就那么几所,从办展览的初衷来看,主要是对衍变的语言进行探索,从学术的象牙塔里面学到的东西和在社会上摸索以及自己学到的东西融合在一起,结果会有所不同,文化传承、发展这些客体我觉得是需要碰撞的,通过碰撞产生我们所需要的养分。在这里我要对汤老师以及艾维美术馆团队表示感谢,同时预祝展览成功,谢谢!
主持人:感谢毛老师,现在我来介绍一下展览的小背景,我看到曹悦老师与艾维美术馆对接的时候已经有了文本,在展览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瓶颈,例如谁来做?谁出钱?给了我很多语言方面的提示,云南的多样性文化使得各个导师带领下的研究生都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我将这些主题总结,呈现出来语言的本身就是一种触碰,我认为这都是呈现出了我们展览的主题—-“衍变的语言”。在这里要特别说明,衍变的语言不是我一个人做的,是大家一起努力产生出来的,在这里我想请高翔老师说两句。

高翔:汤老师本身对学术的造诣也很深,语言是汤老师学术上的定位。这个展览确实很多元化,各位导师以及研究生的作品有很多差异性。呈现之后也会存在问题,语言的差异和不同不可以作比较,有了这次展览,在下次展览也会有方向性的梳理,大家经过探讨后会有触动,回归到学术上会有所触动。这个展览抛出话题,给大家有机会进行探讨,我认为很有意义,希望展览能够做下去,成为长期的油画类的学术探索才更有价值,感谢汤老师以及艾维美术馆团队的付出,谢谢大家!

主持人:我跟很多人交流过如果要我做展览我只会做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但我想对于在场的研究生来说我将来要怎么做、怎么和其他人比较是很重要的,认清自己的定位,希望大家能够了解。接受任务的初衷来源于学校领导的信任,但是这个展览跟艾维美术馆也有很大的关系,也得到了艾维美术馆的极大支持,在坐的很多都是我的老师,我88年入学报到,接待我的就是当年29岁的武俊老师,下面请武俊老师说几句。

武俊:海涛提起当年的事情又把我带回历史中去,我个人比较喜欢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借着历史的节点我来说一下,2004年以前,云南油画仅有本科教学,也就是在2004年获得了油画研究生教学的授权,至今已经12年。现在的本科扩招以后会有很多问题,但是在研究生这一块有很多来自不同院校的学生,他们在本科院校就有很多不同的传统,来到云南后会与云南的文化相融合,在完成学术目标后也很珍惜这些来源,这些也是油画教育重要的前提。今天也看到了很多不同的作品,发现了各自不同的特色。对展览也充满了期待,对于艾维美术馆这样的团队、研究生导师的团体以及在坐的各位年轻的艺术家们,使得我们在不同的活动里有不同的收获。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武老师,在这里我想多介绍一下武老师的背景,就我们云南艺术学院而言武老师是在以画家的身份做油画历史的梳理并且有所成果的老师,我们之后的很多资料其实都是来源于武老师,这些都需要一点一滴来做的,他本身作为一个艺术家难能可贵,下面有请邓老师来说两句。

邓安克:首先感谢汤老师、感谢艾维提供这个平台,这个展览有很多感触,首先是导师的作品,云南的艺术家来自于各大院线,具有不同的较高的艺术风格,研究生一二年级具有导师的痕迹,到了研三就会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很多同学在毕业之后会忙于自己的工作、家庭、生活,有极少的时间创作,怎样把美术传承下去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也希望展览能够持续进行下去,为大家带来更多的好作品,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邓老师,针对各位老师提到的问题,在此我也想恳请在座的各位老师给学生更多的机会,给大家展现更多好的作品,曹老师的学生也提供了很多作品但是展出有限,曹老师不得不忍痛割爱,现在也有请曹老师说两句。

曹悦:其实汤老师谦虚了,在策划展览中汤老师花费很多精力,我只是在前期与艾维有所接触,恰逢研究生展览的第三期,我看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作品,由此从油画入手做相关的展览,希望做到双赢,也给很多学生平台来展示自己,谢谢大家。

主持人:曹悦老师进行语言探索工作也比较早,很多事也比较困难,机缘巧合我们学院包括云大、师大的老师都到场,其中云南大学校领导也因为临时考核会议无法赶过来,他们也对毛老师表示歉意。下面请杜老师说两句。

杜龙琪:非常感谢邀请我们师大的来参加此次展览,我们师大在艺术方面一直处于比较边缘的角色,我在看了展览之后也有了很多思考,作为油画研究生的导师,既要考虑自己教得好不好又要考虑自己画的好不好,看了展览以后对我们学生以及我本身也有很大思考,谢谢!

主持人:把唐老师安排在最后是因为唐老师在现当代艺术当中在中国乃至国际影响非常广泛,在此有请唐老师帮我们导师们结个尾。

唐志冈:像这样类似的学术交流探讨我期望已久,每一届同学毕业后的成果应该让今后的每一位同学都看一看,前几天,我遇到一个小记者说要采访我我问他采访什么,他说要我谈一谈麻园精神,麻园精神其实是50年代的艺术家以及老一辈的艺术家,这是一个谈精神的年代,说明现在已经没有精神可言,在这样一个不堪的状态中我很早就谈到交流、互动,今天海涛做了一个非常好的专题。从目前情况看,今天这样展览具有很深的意义和价值,很感谢曹悦很早想到这个问题,本科生也要抓紧,研究生也要做好。毛老师说到的文化的问题,那么多外地的学生带着自己不同的文化来到云南来。希望通过展览能够改变现在的局面,要了解语言怎么发展,有问题说问题,把活动搞成高水平,还要设置相应的奖项,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希望同学不只是解决生存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人生。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唐老师,现在需要艾维的策展人刘菁上来一会表个态,

刘菁:在场有很多非常好的艺术家,感谢各位老师,艾维美术馆特别愿意与各位老师和高校合作,也希望到各位老师和艺术家的相应支持,我们都希望通过这样的平台发现更好的艺术家,谢谢。

主持人:谢谢刘菁的表态,因为时间的关系今天的研讨会到此结束,希望来年大家还能够参与,下次展览再见。

参与本次学术研讨会的人员有,学术主持人、策展人:汤海涛,策展人:刘菁;发言艺术家:毛旭辉、马惠龙、高翔、武俊、邓安克、曹悦、杜龙琪、唐志冈(按发言顺序排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