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念行
版画四人展 2019.01.28--02.28

dbc6802e874a0dccae4a6a068257aec
501b23a4ced516316118da689a4dbc4
359e7661e70a0c74ea76422349f12f8
2806f3eb1ee08e697d3c39fc8006749
2d07c236f0a5a608f87bbb582140b70
f933e38d57f5d0226f8762cfed416f9
f53203879826e3b803eb83b9fae8de5
db07ac166785f49ba7534b5001ca9c2
3c36523edfcf890ed35e209471ce216
e954ff6dba1ea9eed06802918f0c341
6ef97d81c63fa9530994ba1f74ad50b
如果没有留下一个展览可以回溯,那么在记忆中,一些事情可能会被慢慢淡忘和流失。幸好,在这个年末,基本把他们四人过去、现在的作品一一记录和整理。

展览名取“无念行”,是我们五人基于不想把自己那些概念化的想法强加在观众的感受上 。而是希望观众直接体会每一幅作品中敞开的空间 。如此,我们的觉知会慢慢变得精确,而且包容一切


竹边--宋代《梅谱》中记录二十六宜

杜思懿不愿意在作品中过于直白地敞露自己的情感,年轻如她花了一些时间在人世间移动。不过分贪恋美景,不执着于身份限定,只是感受万物之心,并与之交融。有人能从作品的细枝末节中感受到她的心相就很好,看不到也无妨。不取悦,不保留。知道自己即便凋零也不会死去。

她开放自己,不思虑过去、现在或未来 ,只是宁静地展示这当下的美。

对于其作品的解读,更多的共识是我们无需判断或分别事物的呈现。里面闪烁着的,也仅是个人的存在。 


无量

在左治的审美趣味上,一些怪诞,消极,不优雅,混乱的事物 ,可能容易激起人的兴奋,但这不是他在意的。

彼时,他从一群光头的叙事性开始,思维怪诞的打破常规改变这个世界的模样,通过自身的语言将其转换。而此时的内容也早已不像当年那种过于单调的色情体验。他获得了一种想要创建平行世界观的野性去构建他的故事。

物像背后隐藏的内涵,有故事,有情绪,有起始和结局。

语言之后,也会随行同样的分别念。杂乱无序的言说,只会让自己的心识混乱。若以开放的心看,作品成为情感和理解力的一种载体,可以看见心境和情感的展现,关照到内心就很好。


伤城

尚柯作品里,有都市人生活与流亡的契机。这么多年,我们很少交流。这是我喜欢的距离。远与近都是蔑谈,随时沉浸与游离。

可能尚柯曾经以为看到的文字、经验和内心思辨更能抵达生命实践与提升的意味,却发现心有没有力量穿透物质世界,抵达更深处的确认。

而后以实践去积累经验,不消极回避,不沉溺物质或妄念,提高自己的意识级别,最终才能够找到闭合人心的缺口,构筑生活的这座城池。


随喜

时间每一刻都在流逝。许捷欣记录了曾在何时何处,曾与谁对照,曾停留过的自己。此间可捕捉到构成自我的一条微弱而明确的线索,看见他曾走过的长路。

他对微小事物的敏感,在意任何事物内部的变化,也许是对它们对敬意。

我们相会,长时间的谈论。他自身喜悦、充裕,他分享和给予我这种感受。我以此获取和记录他生命的一个横截面。他有体验美好的能力,他献出温柔而开放的沟通,坦诚质朴。我们的相认亦成为彼此领悟美好的契机。

将自己隐匿起来,不带任何个人色彩地去讲述一个故事很难。很多时候,我们会被眼耳鼻舌身意的局限阻隔。

引子是桥梁,帮助观众和作者澄清坐标和处境,由他们自己来进入。而不是试图去考量、去分别、去判断、去概念。更多的时候,作品也仅只是作品和观众相互完成的一件事。也只有置身其中才可能感受其用意。

四个风格各异的青年人,在各自的城市生活。以无念为题,让作品与空间融合、贯通,肆意展示着艺术无边的可能性,融化于自我的消失之中。

 策展人 刘菁
             2019年1月于昆明


“我喜欢版画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版画的间接性,表达需要通过许多次中间过程才被看到,作者是藏起来的,这最适合我的性格。”我很认同徐冰的这段话,我不愿意在作品中过于直白地敞露自己的情感,可以说是“顾左右而言他”,期待有人能从画的细枝末节中感受到我的心相,可以总结为说理想的时候画风景、谈情感的时候画动物。

生活的细节赋予我们对于相关形状、色彩、节奏和韵律的体会,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不自觉地去寻找内容背后的合理性和关联性,但世界本身就是错综复杂的,事物的发展也往往与许多合理的推断背道而驰。也许承认了迷惑和不确定的必然存在,才是理解这熟悉而又荒诞不经世界的最佳途径,以这样的态度重新看待周遭的生活可能才能获得某种真正清醒着并真实存在着的感受。

任何设定的步骤都未必导向唯一的结局,观看感受永远是因人而异的,是个人化的,是开放的,是不确定的。
艺术家 杜思懿


在武汉夜空下,窗外的高楼里有零星等待至夜阑的人。此时,没有纷扰的时刻,我敲下自序的第一行文字。

前几年,我从学生走向了街巷,从青春岁月开始沉淀,由支离到完整。回想距离完成上一幅画已有四年。时光飞逝,足迹也遍布天南海北,随着走的路慢慢变长,在流逝的时间里,我的自省总是显得那样单薄而无力。走出校园,当走进这座城池的钢铁森林之中时,突然发现曾经看到的文字和内心的思辨,无力支撑这个世界的焦灼、对抗和支离。无法解释这个世界的物质性,无法去直面许许多多的亲密关系,也不能处理好前方灯火之下的每个时期的自己。也正是在此刻,终于找到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共鸣,加上人自身的独立和内省,最终才能够闭合人心的那块缺口,构筑我们生活的这座城池。
艺术家 尚柯


我的创作主要源于对生活里真实的风景、文化的遗存产生兴趣。从身边发现一些东西,一些能引起联想的东西。比如自己的记忆和对现状的思考,相比于新的东西,我更感兴趣的其实是一些旧的东西。

 一个我很喜欢的艺术家说过:“艺术如果对人类有关、有影响,首先是对艺术家个人有所帮助,这个帮助首先是做一个真实的,正直的人,有感情,也有感性基础的一个人。”

 但是之前我一直没有想到该如何表达我的创作思想,我为什么要画这样或者那样一张画,理念是什么?现在我终于好像从一堆线头中找到了一点线索,我画的每一张画看似没有主题,也没有联系。但是它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它们在作为素材的时候就有某个地方深深的打动我,可能我很强烈的感受到也或者没有。但是在我将素材加工成作品的时候。有意无意中就将最初打动我的那个点放大了。就像是一面镜,只要你有崭新的意念和美好的感觉,它就会将其呈现出来。

 福柯有一次在突尼斯的讲座里谈马奈的绘画,他说能够通过可见的形象来画不可见的东西。一副画才是好作品。对我的感觉来说,可能就是在画里传达出让人寄情画外的遐思吧。

 假如能以现场景观的方式去触及心理层面的真实性情感,做一些自己的尝试,这是我想去探索的。但是如何更好的体现出所思所想,还需要一直坚持下去。希望能够把我想表达的和我想追求的,让大家可以看的清楚一点。

艺术家 许捷欣


黑白木刻的游戏中,应该永远抱有一种对随机性的渴望,这其中的快感取决于刀对画面的“破坏”。对此我深信不疑。在这种近乎于蠢笨的凿挖下,任何图像的考量与技法的深究都变得无力且无聊
艺术家 左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