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读集
吴白雨个人作品展 2016.8.12

3996c07bd7d58563bdb8576d2ba8e28
4cc69a62e960783dff2c0622f484fab
1eed06301624ea6054530e3b7c90306
92b0c88ff3abab614cd7b014f66f729
adea2cc349688d7d36cca24340be2fb
19a0181750ee8aa8dd0c3a5eeba21b9
                                       云南民间传统陶瓷简介

云南陶瓷烧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滇中滇池区域,滇东北昭通地区,滇西保山地区和滇南的红河流域都出土过新石器时代的原始陶器实物。总的来说,云南陶瓷概可分为四大类型:其一,以傣族、怒族、藏族等少数民族陶术为代表的慢轮堆烧土陶,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新平、元江、怒江、腾冲、香格里拉、永仁等地。其二,以玉溪窑为代表的高温釉下青花烧制技艺,分布在玉溪、建水、易门、大理、曲靖、禄丰等地,统称云南青花。其三,以华宁县华宁陶为代表的高温色釉陶器。其四,以刻坯填泥、无釉磨制工艺为特色的建水陶。除此四类以外,还有遍布省内的民用土陶、粗陶、砂器和陶塑等其它类型。

 1962年2月云南省博物馆葛继芳在《考古》杂志上发表题为“云南玉溪发现古瓷窑址”的报道,并认为窑址出土的残片具有元代青花瓷器的明显特征,揭开了古代云南烧造青花瓷器尘封的历史。文章一经刊出,迅速引起古陶瓷界学者的广泛关注,“玉溪窑”逐渐成为云南古陶瓷的代表性窑口。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化和考察区域的扩大,建水、禄丰、大理、易门、华宁、永胜等地相继发现古代青花瓷窑遗址,大大丰富了我们对古代云南烧造青花瓷器的整体认识。近年来,曲靖、研和、曲江、四川会理等区域又陆续发现古代烧造青花瓷器的线索,使云南青花的窑口数量扩大至十余个,分布于云南全省大部分区域,可以认为云南是我国古代烧造青花瓷器窑口最多,规模最大、出土实物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云南青花不仅是中国青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青花瓷器烧制技艺向南亚传播的重要依据。明末清初,云南青花受到景德镇青花的强烈冲击,直至停烧。与此同时,云南陶工另辟蹊径,重新回归到陶器的烧制上,兴盛于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建水窑、华宁窑即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建水县素以“文献名邦”、滇南邹鲁”闻名于滇中,是云南南部受汉文化影响最深的地区之一。在当地文人的参与下,清代建水陶工开创了以“刻坯填泥”、“无釉磨制”为特色建水陶工艺技法,将文人书画艺术与陶瓷工艺相结合,使其成为了集诗文、书法、绘画、镌刻、雕塑等艺术形式于一体的陶瓷艺术形式。清末民国建水陶名家辈出,尤其以王定一、王受之、王式稷、向逢春、李月桥、王宪斌、萧茂元、高怀清、邱梦崧名声最著,代表器物有烟斗、汽锅、花瓶、文房用器等。

“新兴姑娘河西布,通海酱油禄丰醋,华宁陶器烧得绿”,这句广为传颂的滇中名谚,便是对华宁陶器的重要评介。华宁陶始于明末清初,盛于清末民国,一直代表着云南高温色釉陶器的最高水准,尤其以乳浊绿、白釉最负盛名。华宁陶以日常使用的碗、盘、罐、瓶产量最大,也烧造陶塑和建筑装饰陶器,三鱼莲花净水器、儒释道三教合一等造型最具独特性。华宁陶釉色温润华滋,造型朴实生动,充满着自由、活泼的民间审美趣味。

艺术家 吴白雨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