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工筑巢 Ant workers build nests 罗旭的空间诗学艺术展 Luo Xu's Spatial Poetics Art Exhibition 2020.11.13--2020.11.30查看更多
蚁工筑巢 Ant workers build nests
罗旭的空间诗学艺术展 Luo Xu's Spatial Poetics Art Exhibition 2020.11.13--2020.11.30
查看更多
本次展览是艺术家罗旭建筑影像的首次研究性展示。展览以罗旭的建筑作品为研究对象,结合摄影师欧阳鹤立对其建筑的诗学思考和再观看,探讨了在平行的两个媒介之间罗旭“空间的诗学”的叙事手法、结构与风格的生成。从昆明“土著巢”,弥勒“东风韵”再到建水“蚁工坊”,作为大地营造师的鬼才罗旭,展现了他惊人的创造力和极具个性的整体艺术风格。其与蚂蚁筑巢极为相似的营造方式不属于任何流派,也无法归属于任何已知的建筑语言。他的艺术创作是为心灵营造的王国,以大地、母体为尺度,像植物、动物一样遵循大自然的规律自我生长,各生其生,各死其死,原始混沌,诗意丰盈。作为艺术家,罗旭是大地的忠实信徒,是云南的天空下忘情造物附体的神明,阡陌红尘,人世沧桑,都在其营造的空间中得以安息,上升为一种劳作的诗意和永恒的秩序。
此次展览将以时间为线索,通过摄影、影像、手稿、装置等多种媒介,力图多方位的向观众展现罗旭作品的旺盛的生命力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包括影像作品60余件,建筑手稿20余件以及雕塑和建筑模型。通过摄影师欧阳鹤立对罗旭不同时期建筑的艺术再现和解读,以及对动与静,虚与实,个体与空间,历史与未来之间错综关系的哲学思考,赋予建筑诗学的灵韵,为观者提供了不同维度的艺术观看和极富创造性影像语言。两位艺术家在空间、营造中的诗学碰撞与交感,不但重塑了建筑的空间诗性,也重新定义了影像复魅的语言。
作为一项追踪将近十年的学术研究和艺术策展项目,“蚁工筑巢——罗旭的空间诗学”艺术展,只是这个旷日持久的学术事业阶段性的成果展示,这个成果包括在这里展出的近六十件影像作品,二十余件建筑手稿和建筑模型、装置、 艺术文献等收藏。
云南自古以来就是各种神仙妖魔自由出入的地方。
没有人管,也没有说谁是最大的神。
你都可以自由出入,
所以就培养了一种很特殊的气息和气场。
说我是怪才?那是造谣。
完全的自我是一种神经病,是自私。
佛陀说,打开你的手,这个世界是你的,
握紧它,你什么都得不到。
握紧手是自我,打开不是,
手握得太紧了,除了自己,
别的东西进入不了你的体内,你不可能再生新的东西。
人类生活的状态、过程、意义,与一片树叶很相似,
这个是我五十年的经历感受到的人生观。
当然,不相似的一点,
人远不如一片树叶活得那么自然而然。
我种的树将来长成什么样,我的未来便是什么样的。
我是什么?
是个自由帝王主义者;
是一只孤独自傲并乐于自己玩弄自己的蚂蚁。
我在个人区域内部挖战壕筑堡垒,
自己围困并攻打自己——我是自己的领袖、霸主。
此次展览将以时间为线索,通过摄影、影像、手稿、装置等多种媒介,力图多方位的向观众展现罗旭作品的旺盛的生命力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包括影像作品60余件,建筑手稿20余件以及雕塑和建筑模型。通过摄影师欧阳鹤立对罗旭不同时期建筑的艺术再现和解读,以及对动与静,虚与实,个体与空间,历史与未来之间错综关系的哲学思考,赋予建筑诗学的灵韵,为观者提供了不同维度的艺术观看和极富创造性影像语言。两位艺术家在空间、营造中的诗学碰撞与交感,不但重塑了建筑的空间诗性,也重新定义了影像复魅的语言。
展览期间,艺术家罗旭、欧阳鹤立与策展人将在展览现场与观众互动交流,分享各自关于“空间诗学”的创作感受和研究成果。
美术馆馆长 刘菁
2020年11月于昆明
作为一项追踪将近十年的学术研究和艺术策展项目,“蚁工筑巢——罗旭的空间诗学”艺术展,只是这个旷日持久的学术事业阶段性的成果展示,这个成果包括在这里展出的近六十件影像作品,二十余件建筑手稿和建筑模型、装置、 艺术文献等收藏。
从2018年开始,策展人邀请摄影师欧阳鹤立,对罗旭在云南昆明“土著巢”、弥勒“东⻛韵”和建水“蚁工坊”三地的建筑、营造与景观进行了田野调查和专业拍摄,试图通过一位具有哲学素养和思考的摄影师对罗旭建筑的重新“观看”、解读,重构一种基于时间与空间不同叙事维度的艺术对位和对话关系。
罗旭是行走在旷野的“大地魔术师”,其近二十年的建造与经营不但成为一个当代艺术的神话、传奇,而且也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当地乡土文化的生态和人文地理景观。而这种影响与改变的实质,是建立在对事物的命名与观看方式的发明之上的。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把“蚁工筑巢”视为一种像“造物主”般的生命形式、一种发明。就像创造了昆明⻄山筇竹寺五百罗汉的黎广修师傅和建造巴塞罗那的⻤才建筑师高迪一样,他们艺术的境界与生命的位格,自成一个世界。与那些艺术权力榜上追赶潮流的艺术家不同,罗旭的艺术有自己的王国,无法、也无须被艺术史罗列、被评论家定义、被潮流裹挟。他的建筑营造与艺术创作,以大地、母体为尺度,像植物、动物一样遵循大自然的规律自我生⻓,各生其生,各死其死。在罗旭的王国里,每一件作品与物种都属于神灵的国度,有自己的生命和呼吸。就像社会性组织性极强的蚂蚁筑就的巢穴,其表面看上去极为感性、诗意的劳作背后隐藏着精确的逻辑结构关系与生命策略。在罗旭的眼中,建筑学就是栖居、生活的美学与大地营造、空间流动的诗学。
摄影师欧阳鹤立早先曾研习哲学和人类学、考古学,他拍摄的罗旭建筑影像,既有一种直观、敏锐的浪漫诗意,又代入了理性分析和哲理的思考。他的摄影利用胶片、黑白影像媒介的原生性与质朴感,最大程度地还原了拍摄对象的空间构造关系和物理材料质感,并通过对建筑物与自然景观的关系的凝视、 思考,重新构建了关于罗旭建筑营造“空间诗学”内部的多重关系。在欧阳对罗旭建筑的重新观看中,空间并非填充物体的容器,而是人类意识的居所。因为在家屋和宇宙这种动态的对峙当中,我们已经远离了任何单纯的几何学形式的参考架构。被我们所体验到的家屋,并不是一个迟钝的盒子,被居住过的空间实际已超越了几何学的空间。因此我们所要关心的不是居所形式或舒适与否的分析。欧阳鹤立的影像,将我们带入罗旭建筑亲密空间的描绘与想象之中,让我们去重新定义对罗旭建筑的观看。
我们都喜欢那种看得真切,知之广袤,识之深闳的艺术家。这种知性、分析的能力和诗性的视觉直观,正是罗旭建筑和欧阳鹤立摄影作品的本质与共通之处。所以,当罗旭看了欧阳拍摄的这些关于他建筑的影像作品之后也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我的房子还能这样观看!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复调对位与对话关系:在这里,罗旭创作是关于人的居所和大地形象的一次观看,然后欧阳又观看了罗旭的观看。罗旭建造的心灵之屋是人在世界的⻆落,庇护白日梦,也保护做梦者。他的建筑和欧阳的影像,反映了温暖、亲密、孤独、热情、性感、狂喜的人性与神性的纠缠。我们居住在罗旭的心灵之屋中,家屋、居所也在我们身体之内。罗旭、欧阳鹤立诗意地建构了他们自己关于家屋、居所、大地的“空间诗学”,反过来,他们关于家屋、居所、大地的“空间诗学”也灵性地建构了我们。
策展人 管郁达
2020年11月1日于昆明
《我种的树将长成我未来的样子》
所谓的空间的意义就是,
不要刻意的去界定这个空间的作用是什么。
如果一旦界定别人就没法进入了。
当然像我这样乱七八糟乱搞的人自己也没法界定,
所以我对自己做的事情从不界定。
如果你不界定,
一个很感性、很性情的人
可能就会顺着这个无意义的通道超度自己,
就像过去的光,灵魂的洗礼,一束光来了,恰好撞到,
顺着那个光你就被照亮了、升天了。
一看这是光嘛,有人就会迎上去,真的就会飘起来。
相信你就飘起来了,不相信就什么都没有。
这就象我建造的那些房子里的光,
那些光是神界定的呢?
还是我界定的?
雕塑、绘画、建筑,三者原本是一体的,
她们生下来就已经很完整,
紧密粘合在一起,不分你我,
健康而又美妙、好看、有趣,又中用。
美妙的女性一定是这样,好看、有味、中用。
建筑应该就是如此品质的女性。
近代快餐式的社会进程,
早已把她完全无情地肢解了,
腿、躯干、屁股,已经失去了完美,更不好用。
被肢解后的各个单体,
自言其说,自恋、自大,沉醉于自恋、自嗨。
最大的问题是,
不主动去粘合对方,也不相互学习,只是坚信自己最牛。
所谓的空间的意义就是,
不要刻意的去界定这个空间的作用是什么。
如果一旦界定别人就没法进入了。
当然像我这样乱七八糟乱搞的人自己也没法界定,
所以我对自己做的事情从不界定。
如果你不界定,
一个很感性、很性情的人
可能就会顺着这个无意义的通道超度自己,
就像过去的光,灵魂的洗礼,一束光来了,恰好撞到,
顺着那个光你就被照亮了、升天了。
一看这是光嘛,有人就会迎上去,真的就会飘起来。
相信你就飘起来了,不相信就什么都没有。
这就象我建造的那些房子里的光,
那些光是神界定的呢?
还是我界定的?
雕塑、绘画、建筑,三者原本是一体的,
她们生下来就已经很完整,
紧密粘合在一起,不分你我,
健康而又美妙、好看、有趣,又中用。
美妙的女性一定是这样,好看、有味、中用。
建筑应该就是如此品质的女性。
近代快餐式的社会进程,
早已把她完全无情地肢解了,
腿、躯干、屁股,已经失去了完美,更不好用。
被肢解后的各个单体,
自言其说,自恋、自大,沉醉于自恋、自嗨。
最大的问题是,
不主动去粘合对方,也不相互学习,只是坚信自己最牛。
我个人并不想刻意创造“惊世骇俗”的东西,
如果有一天人们说我身上出现了一种“惊世骇俗”的东西,
那么就是天上飞的鸟,
错误地把一棵树的种子,
无意间落在开花的地里。
命中注定了我不是主流的现象和追随者,
而是田野间的一棵弯腰树。
如果有一天人们说我身上出现了一种“惊世骇俗”的东西,
那么就是天上飞的鸟,
错误地把一棵树的种子,
无意间落在开花的地里。
命中注定了我不是主流的现象和追随者,
而是田野间的一棵弯腰树。
云南自古以来就是各种神仙妖魔自由出入的地方。
没有人管,也没有说谁是最大的神。
你都可以自由出入,
所以就培养了一种很特殊的气息和气场。
说我是怪才?那是造谣。
完全的自我是一种神经病,是自私。
佛陀说,打开你的手,这个世界是你的,
握紧它,你什么都得不到。
握紧手是自我,打开不是,
手握得太紧了,除了自己,
别的东西进入不了你的体内,你不可能再生新的东西。
人类生活的状态、过程、意义,与一片树叶很相似,
这个是我五十年的经历感受到的人生观。
当然,不相似的一点,
人远不如一片树叶活得那么自然而然。
我种的树将来长成什么样,我的未来便是什么样的。
我是什么?
是个自由帝王主义者;
是一只孤独自傲并乐于自己玩弄自己的蚂蚁。
我在个人区域内部挖战壕筑堡垒,
自己围困并攻打自己——我是自己的领袖、霸主。
一代又一代在笼子里学成的人,
设计制造了一批又一批,
一幢又一幢关人的笼子。
一代又一代在原野间走动的人,
做了一桩又一桩和人和自然相关的事情。
设计制造了一批又一批,
一幢又一幢关人的笼子。
一代又一代在原野间走动的人,
做了一桩又一桩和人和自然相关的事情。
艺术家 罗旭